弈客签约 - 怀念
发布时间: 2025-08-21
写在前面:
今年暑假,带娃回乡看望父母,我本想抽空拜访一下我的围棋师友们,怎奈天气炎热,怕扰人清净;又时间有限,想想便作罢了。
正巧,一位师兄寻写作灵感,回忆我们共同的老师,我便翻了翻旧时日记,竟发现了我在30年前写的怀念围棋的文章。
此文写于高三前的暑假,依稀记得那时学习日渐紧张,我偶尔翻翻棋书调剂,却总被父母师长念叨 —— 这 “开小差” 的爱好,成了他们眼中的负担。
于是,这篇与年龄不符的怀旧文诞生了,字里行间满是怅然,也惊觉那些模糊的师友身影愈发清晰......
我尽量保持原貌,稍加整理,贴在这里,供仍在棋路上跋涉的的棋童和家长们参考!
一谈起别人的爱好、特长,或长或短,有时令我无地自容。他们唱歌、弹琴、打乒乓......马上能来两下。
可是我的唯一专长(不不,不能称为专长,只是了解)——围棋,却是孟子所谓的“饱食终日,无所用心”的消遣,况且我还棋艺不精。
最使我惭愧的是,自觉对不住当年许许多多关心我,帮助我的人们......一张全省第五名的薄纸证书又能算得什么呢?
师者,传道、授业、解惑也。我所遇到的棋界的老师们教给我的何止是这些?他们曾以伟大的人格深深震撼过我。
“棋如其人。”王业辉,王永吉二老不用说,棋自然是一流的,待人的那种和蔼、平易近人让人有如“沐春风”的感觉。至今,“劝西瓜”仍在我家被传为笑谈。
记得有次输棋,我心里难受,茶饭不思。来到王老家中复盘,他递过来西瓜,被我坚拒。后来,他耐心地给我讲道理,终于让我吃了下去。
李老师,二十七、八岁时,便有了那份教学热心,不图名利,为我家所感激不尽。至今,脑中还萦绕着他家那一椽破屋、简陋的陈设和一个九十多岁的老奶奶。
他东奔西走为我设棋局,找对手。可惜那时,我实在不争气,仿佛在梦里被人拉着赶着似的学棋。而他赠给我的那么多本围棋书至今墨香依旧。
回忆往昔岁月,在木阁的雅尔乐棋室中,我正和一位叔公鏖战,李老师端坐一旁认真观看。一切都静悄悄的,而我们周围早已围了一大圈人。
对弈结束,李老师又谆谆不断,帮我复盘、讲解,常近晚间十一点,他却丝毫不倦。在和爸爸回家的路上,他又认真地指出我的每步错处,让我加强基本功练习。
至今仍记得,他那颀长的身影印在斑驳的灰砖路上.....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,我多么希望时光就停在那个时刻,永远不要前行。
然而,我已经由一个梳着马尾巴的五年级小学生,长成了十八岁的高三学生,父母眼角也新添了几丝皱纹。
听说李君老师的奶奶已经去世,他也搬了家,娶了妻,或许还生了个小孩......我不知道当我们再相逢时又是什么滋味?我决定考上大学后,一定要拜访他。
还有,还有我的“难兄”赵XX,我忘不了他那好看的笑容,好生冻疮的手。我们曾在一起学习,一起下棋,一起打过擂台......那些日子多么开心,可是现在,他又在哪里啊?
还有棋友董XX,鲍X,吴X,钱XX,小龚(工商局),他们一个个或放浪形骸,或风神潇洒,或仪表堂堂。
过了数年后的他们,都由一个个毛头小伙变成了已过而立的青年了吧?他们可能忘了我这个小不点棋友,可是我忘不了他们。
此时,他们是常聚在下棋呢,还是早已四散,各奔东西谋生了呢?
再有何X,我的芜湖姐妹;合肥鄢X,章X——那时我看她们,就像现在小学生看我们一样——真高大啊!
她们也一定没留意过我,而我却很羡慕她们的成熟优雅、举止大方,尽管我和她们在棋盘上厮杀起来,如仇敌一般。章X对我的那一败,她是否会终身难忘呢?
好了,不要沉浸在忧伤的怀旧中,我要用更好的成绩去感激这些我生命中的围棋好人、有缘人吧!